近年来,随着网络的普及与民意表达渠道的拓展,当事人通过网络平台发帖投诉现象不断增多,其中涉及案件审理、执行的网络投诉案件占总数的94.36%,主要类型为网络问政投诉和论坛发帖,给案件的正常审理、执行造成一定困扰。
一、对法院工作的影响
一是恶意炒作干扰正常审判。在网络投诉中,有一些系当事人在网络论坛恶意发帖炒作,夸大案件事实、曲解法律文书,以博取网民同情,引起官方关注,给案件审理、执行施压。甚至出现当事人串通网络媒体记者向市、区领导寄送网帖内容的方式干扰正常审判工作的现象。二是失实投诉损害司法权威。在受理的网络投诉中,除了几起涉及警车违章、停放问题经查证属实外,其余大多数均为失实投诉。多数为当事人凭主观臆断,认为案件审理不公、执行不力等,有的当事人通过论坛、微博、问政平台恶意歪曲事实、中伤法院和法官。受网络信息传播开放性、快捷性和互动性的影响,极易引发网民关注,损害司法权威。
三是增加了干警工作负担。一起网络投诉从登记、交办到报告、签批、回复处理需要2到3小时。当事人对回复结果评价不满意的,则要求承办法官再次作出报告,甚至电话沟通、上门回访,给一线法官带来了额外的工作负担和巨大的心理压力。
二、对策和建议
造成上述影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为此,海港区法院建议,应当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,切实减少网络信访投诉量。
一是强化思想认识。高度重视网络投诉处置与应对工作,不能存在应付了事的麻痹思想,将网络投诉处置工作作为案件审理的延伸,认真、谨慎、从速办理,妥善回应。
二是强化案件质量。按照法定程序审理好每一个案件,底线是必须要保证实体、程序公正,要经得起法律的检验。在此基础上做好法律释明工作,最大限度地消除矛盾。
三是强化司法公开。有些当事人的网络信访投诉是基于对法院工作的不了解或误解。对此,应当进一步加强司法公开工作,不断拓宽公开渠道,完善公开机制,全面落实司法公开各项措施,提高司法公信力。
四是强化舆情应对。对网络投诉发帖要及时进行关注、处置,反应速度要快,公布真相要及时、准确,做到“流言止于真相”。同时要注重联动办理,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,提高处置效果。